2023年06月15日 星期三

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25-04-16         发布人:永年区政府办

  永年历史悠久,据台口、阳城、石北口等地出土文物考证,早自仰韶、龙山文化时期,即有先人在此聚集繁衍。永年县春秋谓曲梁、鸡泽。为晋之东阳地。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西汉始置县。今县境由当初曲梁、广年、易阳三县合并而成。曲梁、广年二县,先属邯郸郡,后属广平国。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改为平干国。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复为广平国。易阳,秦属邯郸郡,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改属赵国。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属邯郸郡,五年复属赵国。东汉仍为曲梁、广年、易阳三县地。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省广平国,曲梁改属魏郡,广年划归巨鹿郡。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年)曲梁、广年统属巨鹿郡。建安十八年(213年),曲梁、广年、易阳三县统属魏郡。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割易阳归魏郡。三国属魏,仍为曲梁、广年、易阳三县地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属广年郡(郡治在今鸡泽县东)。晋,永嘉(307-313年)后广年县废。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复置广年县。北齐,并曲梁、广年二县为广年县,属广平郡。废易阳入襄国,置襄国郡。北周,宣政元年(578年)于广平郡分置洺州(治所曲梁),辖广年、易阳。隋,开皇初(581年),废广平郡,复置广年县。改为鸡泽,又复广年。属洺州。开皇六年(586年),改易阳为邯郸。十年(590年),改为临洺,属武安郡仁寿元年(601年),为避炀帝“广”字之讳,改广年为永年,永年一名始定。属武安郡。唐,仍为永年、临洺二县地,属广平郡。武德元年(618年),改武安郡谓洺州,于临洺县置紫州。武德四年(621年),紫州废,属磁州。五年(622年)仍属洺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永年为洺州,属广平郡。五代、梁、唐、晋、汉、周,均承前制后梁为洺州。宋,称永年,属广平路。熙宁六年(1073年),省临洺县为镇入永年,属河北路。元,仍为永年,属广平路。明,永年,属广平府,治所永年。初属大名道,后顺广道。清,承旧制。永年仍为广平府治。初属顺广道,后改为大名道,又改为顺广道。民国元年(1912年)九月,废县留府。二年1913年)废府复县,属直隶大名道十七年(1928年),废道属河北省1937年后,属冀南道1950年,属邯郸督察专员公署1958年,邯郸之尚北、河沙镇两区和肥乡天台山区并入永年。县城遂由广府城迁到临洺关。1962年,归还邯郸、肥乡划入之地区,永年仍辖原域,属邯郸地区专署。1993619日,邯郸地、市合并,永年归邯郸市。20169月,永年撤县设区,永年区归邯郸市。

上一篇新闻 下一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