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激励性生态环境绩效分级制度。积极开展激励性生态环境绩效分级工作,指导、帮扶企业提升生态环境绩效等级。对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税收贡献或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在生态环境绩效晋级评价过程中,如部分环保指标暂未达到晋级标准,可先按高一级别实施绩效管理,半年内环保指标达标后正式晋级;对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税收贡献或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以上的企业,在生态环境绩效晋级评价过程中,如部分环保指标暂未达到晋级标准,可先按高一级别实施绩效管理,一年内环保指标达标后正式晋级。(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区税务局、工业园区、各乡镇政府)
二、实施“刚柔并济、审慎罚款”生态环境帮扶执法。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充分利用分表计电、污染源在线监控、无人机等非现场执法方式,减少非必要现场干扰。加大执法帮扶力度,采取告知、提醒、帮扶方式,督促企业自觉落实主体责任,主动、规范、全面自查整改环境隐患,将管理水平晋档升级、提高层次。坚持刚柔并济,严格执行“轻微不罚、首次不罚、非恶意重大不罚、非主观故意不罚”和“恶意违法严惩重罚”差异化帮扶执法要求,以有力度、有温度的生态环境执法助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
三、实施“三个禁用”管控措施。今年二、三季度,除恶意违法和存在重大环境风险隐患情况外,污染管控措施禁用限产、停产、停工手段,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项目正常施工前提下开展问题整改。同时,坚决做到帮扶多数、打击少数,对初次违法行为轻微、未造成污染后果的企业免于处罚,帮助企业制定整改方案,责令限期整改;对2次违法违规的企业,对其预警提示,并公开曝光;对3次违法违规的企业,视为恶意排污,依法依规对其进行处罚。(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
四、开展“环评服务百日攻坚”。协调推进工业园区及标准件园区规划环评审批,实行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并联审批。对项目环评审批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助力项目加快审批进度,帮助基层解难题、提效率、优服务。(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区行政审批局)
五、开展环保服务“两进三送”活动。组织高水平生态环境专家队伍,常态化深入企业和基层一线,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对重点排污企业开展巡回指导、精准帮扶,破解企业污染治理难题。对帮扶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不做笔录、不罚款、不问责。结合“三提升三促进”活动,进一步加大业务知识培训,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常态化深入一线,全方位“把脉”生产流程,逐工艺剖析排污状况,科学制定“一厂一策”,帮助企业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引导企业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污染物减排和经济效益双赢。(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